站点公告 网站首页> 站点公告

强化物使用的15个黄金原则

分享到: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25日18:44:28 打印此页 关闭
摘要: 强化物 强化物,可以说是贯穿我们孩子训练始终、必不可少的“道具”了。 我们都知道,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需要强化物,这里的强化物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更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某项活动。 那么,使用强化物的15个原则,你知道吗?  1 强化物必须有奖励性 我们...
强化物


强化物,可以说是贯穿我们孩子训练始终、必不可少的“道具”了。


我们都知道,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需要强化物,这里的强化物可以是食物,也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更可以是孩子喜欢的某项活动。


那么,使用强化物的15个原则,你知道吗?







1


强化物必须有奖励性




我们很多时候为孩子挑选我们认为喜欢的、益智的玩具,作他们的强化物;但却忽略了孩子是否真的喜爱。




要想知道孩子是否真的喜爱那件玩具,方法很简单。


只需观察孩子会否在玩那件玩具时,是否会展示出兴奋的动作/表情


让孩子选择,他会否挑选那件玩具


孩子会否为了得到那件玩具,而努力接受训练,去赚取玩具。




会的话,正确或尝试回复行为应该会上升,可以作为孩子的强化物;相反,行为没有改变或下降的话,代表那件玩具对孩子的奖励性不强,则不适合做孩子的强化物。




强化物的奖励性是会不停改变的,我们要根据以上指引,不时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时调整强化物。






2


强化物必须附带着恰当的行为




孩子必须要在表现出我们希望看见的行为情况下,才能获得奖励。物以稀为贵,让孩子自由/免费地享有强化物,如果他们可能玩腻了,玩具的奖励性会大大减少(注:除非是在我们正观察孩子是否喜爱,或试图重燃孩子对之前喜欢的一些玩具的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适当的让孩子免费享用强化物)。




所以,建议大家尽可能不要使用一些很难监管、扣留的强化物。






3


培养/辨识不同种类、多元化的强化物




正如刚才规则提及,更多元化的强化物可以让我们在进行训练时,循环使用,保持孩子对强化物的新鲜感,减少玩腻的机会。




但假如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只局限于两、三种时,你可以把孩子最喜爱的,保留作孩子一些最重要的行为训练时使用。






4


使用强化物时,配合社交元素




刚接受训练的孩子可能未必很在意家长/老师们的称赞(例如:微笑、击掌、搔痒等),但如果你在提供强化物时配合这些社交元素,奖励孩子,久而久之,这些称赞也会变得有奖励性。




用这些社交元素来表扬孩子的好处是:它本身就比较自然,而且我们希望在将来的日子,逐步为孩子戒掉这些外在的强化物,让他们不需倚赖这些,也能有效地学习。






5


持续为孩子培养和辨识新的强化物




每天/每隔一段短时间,大家不妨在互联网、家中的玩具箱搜寻或到玩具店逛逛,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有趣的新玩具或新玩法,拿来和孩子试玩。




有时候试验未必一次就成功,可能需要多试几遍或尝试一些不同的玩法。同时,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也能带给我们一些灵感。




例如:


❶孩子喜欢一些视觉的刺激(例如:看会转的),万花筒、液体沙漏玩具、波子机等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❷孩子喜欢一些听觉刺激,我们可以选择乐器、儿歌等。


❸孩子喜欢一些触感刺激,我们可以选择跳弹床、黏土、搔痒等。




一般而言,自闭症孩子都对有因果关系元素的玩具较感兴趣,例如:按按钮就会发声、会动、发光等。


有不同玩法或不同难度玩法的玩具也是比较容易找到孩子喜欢和好玩的。






6


选择适龄的强化物




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在使用时比较自然,家长/老师在小区奖励孩子时不会太明显,孩子比较容易被接纳。


同时,家长也能更轻易协助孩子培养较丰富和高层次的游戏。






7


不可预知性和新鲜感可以大大增加奖励性




惊喜往往就能增加本身奖励性。




家长们可以换一个包装方法把强化物送给孩子。


例如:把强化物放进「魔术袋/盒子」里,完成训练后,配合兴奋刺激的气氛,送出强化物。






8


刚开始训练时


强化物送出的时间必须紧随行为目标




尤其是初期接受训练的时候,最理想是你能在孩子完成响应/行为后的一秒内送出强化物。


这能大大协助孩子把行为和强化物连系起来,让他们更清楚知道何谓恰当的行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时机不对的话,孩子可能已经忘记了强化物奖励的行为,减少他将来表现出恰当的行为;更严重的,是这可能会鼓励孩子在完成恰当行为后的其他不当行为。


但是,当孩子掌握了行为和强化物的关系后,我们就要有系统地慢慢延长奖励的密集度,使奖励来得更自然。






9


给予强化物的时间表(密集度)必须一致




能预料到的奖励时间表可以增加孩子表现出行为目标(即:每次孩子有好好等候时,都能得到强化物,那么孩子将来乖乖等待的机会就会增加,因为孩子预料到只要他好好等待,就可以获得强化物)。




相反,如果孩子好好等待,却得不到奖励,理想的行为便会减少。




同样地,假若孩子在表现不恰当时,家长们给予强化物,恰当的行为也会减少。




这对孩子刚开始学习技巧时尤其重要。即使将来,给予强化物的密集度会慢慢减少(即:孩子或许需要学习长一点时间,才能换取奖励)(请参考以下规则10),但家中各成员/治疗团队的各人也应遵照一致的强化物时间表。






10


必须慢慢淡出强化物


(逐渐使强化物消失)




当我们愈长时间提供高密集度的强化物,孩子要戒掉这些外在的强化物时就变得愈困难。




同时,当我们把密集性减少时,孩子的恰当行为也会有更大机会减少。




当然,要淡出时间表是需要逐步淡出的。








11


淡出过程不顺利时,


及时调整




淡出的过程有可能出现不太顺利的情况,我们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淡出的密集度太稀疏时,甚至需要再一次暂时性地增加。




另外,家长们需要留意:当给予强化物的密集度减少和教授的技巧较新、困难时,强化物的本身需要更有力/更强,孩子才能继续在长一点的时间中努力学习。




注意:草率的淡出强化物只会适得其反。








12


教学初期,标签被强化的行为




此程序能帮助孩子明白被强化的行为,也能增加他将来重复那个恰当行为的机会。




同时,这可以加深孩子对强化物和恰当行为的联系。标签着行为目标也能提醒家长/老师们把训练重点放在行为/教学目标上,减少被其他行为分散重点的机会。




当孩子明白了制度以后(行为目标和强化物的联系),此程序就相对不太重要。






13


逐渐利用较自然、容易找到的强化物




尤其当我们希望孩子把技巧泛化到不同环境时,使用自然的强化物比较有效。


我们大概也想象得到,自然的强化物在自然的环境中比较容易找得到。




外在的强化物的缺点就是它们比较难在自然环境找得到,孩子能泛化恰当行为的机会会比较困难,行为问题也有机会再次出现。






14


切勿以强化物作贿赂




不要习惯在每次训练前,告诉孩子他将可以获得的强化物。




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孩子完成每次训练后和当他表现恰当行为时,让孩子挑选和给予他们奖励。在孩子完成每次训练后,再让他选择强化物的好处是将来要淡化时,就变得轻易得多。




但对部分孩子,尤其是长期有高密度的自我刺激行为的,我们可能需要先样他们在训练前,先挑选和预告强化物,提醒孩子专注上课的动机,但我们也应该在他们明白到行为制度后,淡出此步骤。




千万不要在孩子表现不恰当时,使用贿赂,例如:当孩子在大发脾气时,告诉他只要他停止,他就可以得到强化物。这往往都马上能发挥作用,可是,这是很冒险的。




你不希望每次都要和孩子角力纠缠,和孩子讨价还价(例如:如果你不再哭闹,我就给你玩电话)。更坏的情况是孩子倚赖贿赂,才会服从。这些通通都会增加孩子对外在强化物的倚赖和阻碍孩子作精明的选择。






15


运用不同程度的奖励




此规则的概念很简单。




最用功、最理想的就能获取最强、最有力的奖励和称赞(例如:太棒啦、满分、真厉害!);


一般的表现(可能是孩子有专注,但响应不正确时),就只能得到一般的奖励,以及评语(例如:有尝试,差一点)。


当孩子态度不认真时,家长就要使用一些较严厉的评语和声调(例如:没听清楚、没有专注、不对、错!)。




除了强化物本身的价值外,家长给予评语的声调(例如:兴奋的、严厉的)、面部表情(例如:开心笑、严肃的样子),也可以令孩子更清楚明白我们的要求。